2010年2月24日

開拓的東台(4) 大崙溪峽谷

開拓的東台(4) 大崙溪峽谷
一座高級岩場的萌生


這條峽谷到底有多長 , 始終是難解的一個謎。
我曾經以為已進入他的本體了 , 後來又灰心的放棄。
它的出口在新武橋附近與新武路溪合流 , 那浩大的流量並不遜於我們熟悉的新武路溪本流 , 這是怎麼回事 , 一時無法從那些高大的山巒背後探究這層原因。

大崙溪 , 從新武橋台流點進入,是新武路溪本流的支流之一 。走下橋 , 涉入那清冷的河流中時 , 感到一絲的恐慌。
這是我來到新武第三天的早晨。

前一天在「唉唉山」上 , 俯視這道深邃的峽谷 , 一股難持的衝動蠢蠢欲出 , 從遙遠的山谷中, 溪流隆隆、洶湧的奔騰而出 , 無論如何想像他出現的源頭, 始終只是一波波的迴響。

溪水的流量頗為驚人 , 看得到底的溪床只是一層偽裝。專選那些河床寬闊的地方涉渡 , 它們時而左 , 時而右 , 立即與兩邊崖壁銜接 , 巨大洪流受到岩壁的阻擋 , 立即甩頭往旁竄去 ,那股力量並因此沒有減少,反而在隔岸遭到阻力而激起洶湧的浪濤,更加突顯河流的力量。審度情勢 , 只能選他們的間歇之處渡涉。

在新武橋兩旁 , 皆是陡峻的峭壁 , 著名的「新武隧道」 ,便是利用這些堅硬的岩壁 , 凹鑿而成。這種峽谷地形使人意識到另一條溪流---太魯閣的立霧溪, 大崙溪是應有類似情況的存在。

到今天還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許我的判斷仍然過於保守 , 也沒想到在這麼接近的地方便發現到。起初對這條粗駑難馴的河流相當令人憤怒 , 有幾次幾乎被沖走 , 在一座高達二百公尺的岩壁之下強渡過溪 , 心神尚未平定 , 待一抬起頭,這排峭壁出現在眼前 , 十分神奇!意外!
把這發現告訴一元和正德兄 , 他們也一定會十分驚奇。一這麼多年來 , 他們幾乎已找遍了所有可能出現、存在的岩揚 , 始終為無「岩壁」所苦惱。

從外面無法發現這到峽谷 , 在地形上它被新武路山伸出的尾根擋住視線 , 自新武這面只能看到側影 , 而無法正觀。以一座岩璧的形體來說 , 除了由正面來看以外 , 你還能看到什麼 ,恐怕是一條線而己 , 而不是一個面。由新武橋至谷頭大概五百公尺的步程 , 這幾天路過不知幾次 , 始終沒有發現。

這道峽谷( 就目前所述 , 恐怕只是谷頭而已 ) 東西走向長達一公里 , 寬不到一百公尺 , 在唉唉山下曲折蜿蜒 , 包圍住一條自新武路山下垂的尾根 。
這是典型河床下移的掘鑿曲流所造成的峽谷。

對這些「玩命」的岩友而言 , 我想大家的注意力可能是一致 , 毫無疑問的自間 :能爬得上去嗎 ? 而不會是一味讚嘆雄壯的大峽谷而已。

峽谷兩邊皆是寸草不生的光滑岩壁 , 整個早上鉅無細遣的從頭至尾 , 耐心的觀察。由河床登上到一千三百多公尺的唉唉山 , 一口氣沒有和緩的一千公尺落差 ! 趨近坑尾山 ( 960公尺 ) 也有六百公尺落差。最狹窄的地方姑計還不到四十公尺 , 最寬不到一百公尺。在曲流折向地方遇到阻礙 , 一股洪流齊擁至崖旁, 除了涉溪之外 , 別無方法可通過 , 想更進一步觀察裡邊情況,裝備不夠,想也不敢想。


但是固執想過去一探究竟的心理 , 忽視人力脆弱事實 , 在一道寬僅五公尺的洪流中央 , 一個立足不穩 , 冷冽的溪水馬上齊擁上來, 連頭帶身整個身驅被捲入浩浩蕩蕩流去的溪流中 ; 幸運的是流了大約二十公尺 , 中央凸起幾顆大石頭 , 立即分成兩道洪流 , 流勢隨河床擴大而稍緩 , 驚慌失措的心情隨流勢的減緩而強自冷靜下來 , 立即奮不留餘力 , 兩手齊划向岸 , 但還是過了難以忍受一段長時間才觸到河岸旁的石塊。當我心力交瘁的伏臥在岸上時 , 明知已脫離危險 , 還是心悸不定的顫抖不已。

想不起過了多久才回神過來 , 轉頭看那遇險的地方 , 到安全上岸這地方 , 已流了五十公尺之遠 , 這股洪流實在太大,太可怕了。

隻身再進入已不可能了,不過也不必後悔,面對這兩岸峭立的岩壁 , 心情即使到此為止 , 這道自然巨工也夠人們花相當長時間來經營他了。

這兩岸的岩壁 , 皆是掘鑿河流的痕跡 , 當新武村開始建立之始前, 他們似乎已經過千百萬年的侵蝕、鑿磨。左岸為自唉唉山延伸的尾根 ,以坑尾山為主所構成的岩壁 , 右岸則是以新武路山延伸的尾根 , 以1040山頭所伸入的岩盤。因為河流侵蝕,兩旁俱皆存在「懸岩」 (Overhang) 這種特徵。

溪左岸姑名之為「 1 號岩壁」,為唉唉山的一部份 , 位溪左側 , 高達三百公尺 , 寬五百公尺的峭壁 , 懸崖之上的喬林灌木重重盤虬。下方一百五十公尺 , 由
60°開始,至最高處已近垂直90°。有「懸岩」兩處 , 一處在中央 , , 高有一百五十公尺 , 一處在二百五十公尺處 , 仰角面達六十公尺。右方斜上二百公尺為單一山溝侵蝕形態 , 然後逐漸平整。
攻此壁 , 則需涉溪兩次。 1號岩壁形狀似乎已有「晨曦壁」的規模。

「 2 號岩壁」在溪右岸 , 高二百公尺 , 寬一百二十公尺左右 , 自峰頂垂下成獨立的錐形峭壁 , 最下方與上方皆有河流侵蝕的溝痕 , 有的進展至是平台狀 , 這些特徵可能是河床的上一次位置。平均75° , 有的近80° , 上方則是85°以上了。上 方亦有「懸岩」特徵。

「 3 號岩壁」緊靠 2 號 , 他們之間的交接處為可能陡手攀登的唯一路線。亦成一錐峰 , 高二百二十公尺 , 寬一百二十公尺左右 , 中央離河床處有高二百公尺 , 寬五十公尺的「懸岩」高掛在上 , 下方離河床達一百公尺 , 亦有類似更大的一座 「懸岩」。其下方山溝似乎亦可攀登。

「四號岩壁」高二百五十公尺。由離河床下方五十公尺起至峰頂為巨大的「懸岩」 寬達八十公尺 , 似一斜面與 3 號左側山溝銜接。下方有河流掘鑿的穹洞。

2 、 3 、 4 頓三座岩壁 , 事實上是一連串的岩璧 , 只有由其所屬的封頭來加以分辨 , 其間的岩溝也甚容易分別。

觀察這些岩壁的結果 , 得到下面的結論;
此一河流掘鑿的岩壁 , 產生相當多而且大的「戀岩」, 岩質為變質的結晶石灰岩 , 有少數岩隙 , 大多為光滑的表面 , 少數岩棧及穿進岩隙的草木 , 後三座只需涉溪一次 , 在乾季顯然不成問題 , 下面的穹洞可藉以避雨。

正對新武橋, 尚有一岩壁 , 是轉身回去時才發現的。原因是這些岩壁的座落東西軸向 , 陽光照射不到正面 , 它們表面雖然有多少受青苔遮蓋住 , 尤其兩旁叢生的灌木包圍 , 形成很令人迷惑的偽裝。不過那巨大的形狀仍然是遮掩不住的。這面岩壁更高 , 近二百公尺 , 寬達百公尺 , 璧面竟程垂直,嚴格而
言是微微凹入的一種「懸岩」形式 , 到離峰頂五十公尺處才恢復直立形狀。

無論如何 , 發現它而不知如何去了解它、親近它 , 對任何人而言 , 這個自然世界只是一堆欺人的狂想 , 這個世界也成為他自已本身夢想的一個混合而己 , 對我們 , 這個物自體 , 全然是無法掩飾他的懦弱。

很可惜這些一影像必需借助一具照相機把它表現出來 , 尤其這番對空描述的幻影之中 , 需要一個確切的影像來證賞他的存在。我想我還會再回來。

回來之後 , 那個為月亮照射的峽谷景象 , 時常出現在眼前, 那是一塊冷峻、嚴格、偉大、神奇的自然彫工 , 期待著更多人去發現這份擁有 , 讓我們亦保有一個「約瑟米提」 !
註;約瑟米提 (Yosmite Valley) 即美國國家公園 ,更是著名的登山者搖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