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

68年玉山冬訓及救難行動全程記要

民國67年(西元1978年)2月6日~13日

「雪岩俱樂部」計劃進軍喜馬拉雅山,謝伯宗、周德九與我三人前往玉山勘查集訓場地,以排雲為基地攀登玉山及南峰,擬訂以北峰測候所下之舊宿舍址為冬訓基地。

67年12月8日~24日

12月8日民生報發佈「68年冬期玉山山塊長期攀登及適應訓練營」(簡稱「冬訓營」)招募同好新聞稿﹔此為「雪岩俱樂部」為骨幹之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技術組準備經年開始步入行動的第一階段。
同期還有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在雪山圈谷的「幹部雪期登山訓練」,並向日本神戶山岳同盟借將。
常務理事會上決定成立「攀登埃佛勒斯峰策劃委員會」。

68年(西元1979年)元月四日

會所內召開冬訓行前會,全體報名參訓隊員21位,教練7人共28人。
五日~七日,舉行冬訓隊行前溝習,與民生報、野外雜誌合辦「冬山安全講座」。課題為冬山氣象(姚慶鈞)、冬山裝備(蔡楓彬)、冬山生活(郭政寬)、冬山環境適應(張正雄)、雪地登山(張玉龍、倪秀山)、冬山救難與體能訓練(應詩澄)、登山疾病之急救與預防(楊隆光)及海外登山展望(張文溪)。

元月八日

教練團擬訂玉山北壁之攻峰計劃及模擬「極地登山」之後勤行動計劃。
決定隊職名單。開始按「體能訓練表」全體實施,由應詩澄(大貓)負責推動追蹤。

元月十三日

全體至台大復健科做心肺功能檢測,由賴金鑫醫師主持,賴醫師並主持一項「高山上短期居留對心跳頻率、動脈血壓及攝氧性運動能力之影響」之專案研究,以本次在玉山上參加攀登及適應訓練的28位青年為對象。
(本篇報告在1980年第79期台灣醫誌上發表,為我國第一篇高地運動生理的報告,十分珍貴。)

元月十四日

我們希望能夠藉著此次活動, 同時建立登山體能訓練的模式 , 這是目前國內的體育界和醫學界所最缺乏的資料。因此出發前的體能訓練, 就花掉了整整一個月的工夫 , 每天得作三千公尺跑步及有關各部肌肉、心肺功能的訓練。
大貓率全體冬訓隊在輔大體育場作體能測驗,測驗項目有「仰臥扭轉起坐」、「爆發力」、「拉力」、「腿力」以及「三千公尺跑步」。
除了賴醫師到場主測外,尚有田徑宿將吳錦雲老師指導。今天的測驗當中以大貓、福來、蔡醫師及年十九歲的趙志華表現最突出,趙在三千公尺跑第一名,張銘隆則以拉力、腿力居首,老將們則以「穩健」見長。
下午赴會所做裝備檢查,由教頭蔡光隆負責。

元月十五日

大貓、林春生、趙志華與張銘隆赴「台大運動生理研究室」測驗心肺功能。大貓之心肺功能甚強,有國手的標準,來自苗栗的徐慶榮則有運動家的心臟。


元月17日

陳嘯赴東埔接洽背伕,預計僱用10名背伕。

元月22日

在老郭(郭政寬)家作糧食, 團體裝備捆包、分配、編號等工作。
林明源自高雄趕來幫忙。

元月23日(晴)

籌備經年,為期23天的玉山冬訓隊終於開跑了。
先遣隊一行七人分三路在水里會合,由大貓(應詩澄)帶領,(其餘21人稍後在30日入山),重量達600公斤的糧食與裝備當晚僱車運抵東埔岳友山莊。
先遣隊為冬訓營的開路先鋒,賦有下列各項任務:
1﹒設立冬訓營的基地
2﹒運送糧食與裝備
3﹒勘查訓練場地
4﹒勘查玉山北壁的登頂路線
5﹒勘查往東峰、南峰之營地
先遣隊隊員由大貓遴選,洪端佑與謝世枋是大貓輔大的學生,黃福來是一名地理老師,蕭宗熙為世居彰化的水電技工,林明源自高雄師院。
這支先遣隊的特色是知識與行動能力密切配合下的一股菁英。
我負責此次冬訓隊的活動策劃與第二隊隊長,又兼此行的攝影,故提前與先遣隊一塊上山。

元月二十四日(晴)

先遣隊七人與昨晚僱請的十位山胞共十七人。裝滿了一卡車在午後抵對觀工作站。當晚宿觀高,伙食不甚理想,不到八點全部縮進睡袋去了。

元月二十五日(晴)

今天走上有600年歷史的八通關古道。
八通關海拔二千八百公尺,有清以來為「理蕃」重兵駐所舊址, 位在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兩大山脈交接處一塊開闊谷地, 八通關應是取其四通八達之意。
上一次經八通關縱走玉秀已是12年前的往事,同伴有黃一元,簡正德與林進龍。
那一年也是與正德兄唯一一次同登大山, 而後與一元兄直到大學畢業完登「五岳三尖」, 正德兄直到60年留美, 卻不知何故三人始終不同路。不過正德兄在美可是成了第一個首登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峰的台灣人, 消息傳來可讓我們羨慕嫉妒好幾年。
憑良心說, 我們若不是打算去喜瑪拉雅, 這一次到底所為何來?
一路景色依舊秀麗非凡,稍見不同的是造林已見成林, 肩背重負的山胞引吭高歌。踩在楓葉蓋地,櫻梅盛開的古道上, 陳有蘭溪流水飛跳 , 譜成了一曲偉大的自然樂府。
今天一上路就發現二名山胞體力較差,行程略有拖延,隊員則個個生龍活虎,時時抬頭遠眺頂上白了頭的北峰與北北峰。從八通關轉北向玉山走去,沿著荖濃溪上源,兩側夾峙著高大的冷杉。
午後出了森林上到海拔3500公尺處,遇到了難題。
山胞背負力固然強,一碰到雪坡就面露懼色,踟躅難行。上到鞍部之前一段約150公尺的雪坡,隊員們紛紛取出冰斧,一一挖好踏足點,好讓大隊通過。上了鞍部之後,正好迎看壯觀的彩霞與雲海。
七個人在這長寬不到五坪的平台上, 迅速架起了四個營帳。這個位置西邊臨崖,東邊有玉山香青擋風,前方可以直視主峰西面高聳的斷崖及整個玉山北壁,視野十分優良。當晚再討論明天起的活動時,一致同意把這塊營址當作基地營到東峰、主峰及南峰的前哨—「前進基地營」(Advance Base Camp)。

元月二十六日(晴)

早上溫度只有零下二~三度左右,陽光從墨綠的東峰鋸齒稜上閃射出來 , 才稍暖和。
我們今早計劃分成三組 , 一組上主峰 , 觀測第二營及第三營的位置 , 由應詩澄與謝世枋 , 穿上全副雪地攀登裝備, 好不威風。
黃福來與林明源一組留營整理
我帶了蕭宗熙及洪端佑 , 沿北峰稜上尋找基地營位置。
56年首次上玉山排雲駐站帶隊登頂, 注意到北峰測候所下方200公尺處一塊空地, 隱約是一棟住屋, 在路過北陵上北峰發現屋况尚完整。想必是日據時期的宿舍。
十幾年過去了, 當年北峰測候所的舊宿舍還在嗎?心裡存了一個大問號。
走近後, 發現測候所已倒塌了一角, 因年久失修, 恐怕也難擋風雪, 站在屋前,這個位置避風 , 距北坡練習場地較遠 , 但是屋前有一個比標準籃球場還大的廣場, 腦中盤算了一下, 足足可放上十頂雪地帳! 夠一個廿八人的大隊伍來施展。
三人對望了一眼, 就是這裡了!唯一缺點, 沒有流動水源, 所有水源將來自四週積雪!

下午兩隊歸來 , 集中在北坡急斜面上, 分組作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滑落制動及雪坡橫渡的練習。大多數人都有雪地經驗 , 但為加強主隊之實力 , 因此一再反復練習,大家輪流一作再作做過 ,直到日落黃昏,精疲力竭。
這個下午狠狠的殺了二卷黑白底片及兩卷彩片。
冬山運動量及體能消耗大又快, 可能每日高達六、七千卡洛里。每個人才用完餐, 動個一兩小時後, 又饑腸咕嚕。
駐進ABC起,林大師傅便發揮長才,餐餐可口,份量充足,奈何運動量太大,大伙胃口奇佳,每餐全部一掃而空。因為糧食均已按日分裝,除非緊急不得額外動用,胃口最大的洪及大貓經常叫餓。
氣象報告說,有鋒面今晚要通過,很可能今下雪,氣溫零下六度。
晚飯後,作生理檢查,利用血壓計量血壓、量脈博。

元月二十七日(晴)

天氣仍是晴朗的。
刮了一整夜的風 , 早上起來探出帳外 ,情景依舊 , 雪並沒有再下 , 不免
感到有點失望。
北峰上的測候所人員說 , 要是往年 , 在春節前雪早已下得連屋外都阻塞不通了。不過雪還是別下得太早的好 ,最理想的是在主隊人員全部到齊後才開始下雪。
在下雪之前 , 我們必須把基地營建立起來。同時要開一條連接基地營到荖濃溪頭的步道, 隊員不用繞道上來,大概可節省二小時, 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這條捷徑。基地營設在北峰測候所下方約二百公尺處的舊宿舍廢址。我們先架設了四頂 , 每一頂都是不同廠家出品。
訓練場地就設在北坡上。先遣隊的營地變更為「第一號營地」,來日作為前往南峰的中繼營地。
午餐相當豐盛 , 有可果美番茄果汁、花生、缸豆、乳酪、豆干等 , 可惜是太少了 , 到了下午二點又開始餓了。
最後黃福來找了一枝旗桿立在廣場上, 等主隊來後便可以把國旗﹒會旗一一升上去。
當然這次冬訓的本質是在於雪地生活與登山的訓練 , 參加的學員都知道光在冰雪地上耽上一、兩天都是一件苦事 , 更何況在這一至二星期不等的時間中還得作出種種超出個人體力的訓練工作。學員們這種勇敢的精神的確令人欽佩萬分。
在這樣嚴寒的高海拔山上住下來 , 稍微一些動作呼吸就急促難荷。體力的消耗更是難以想像。登山者永遠是樂觀可愛的, 幽默更是滑潤劑, 肉體的苦楚也就不當一回事 , 尤其感到先遣隊的任務重大 , 大家同心協力的工作 , 每每忘了一天又是這樣快就過去了。

今天已是上山的第五天 , 正是農曆馬年的除夕夜 , 在平地的家人 , 此時想必都已圍坐在餐桌旁 , 享受著豐盛的年夜飯。
冬訓不但是體能和技術上的磨練 , 精神的適應也是同等重要 , 一支遠征異域高峰的隊伍 , 如果不在心理上先作嚴格的適應訓練 , 在高海拔冰天雪壁的酷寒環境中 , 要想突破困難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們不僅要武裝我們的體力 , 也要武裝我們的心理才是阿 !。

全隊聚集北峰下舊址整建冬訓隊基地營(BC)。約可容下七到十頂營帳,預先架了四頂。福來製作了一隻旗桿,等主隊一到便可把國旗、會旗升上去。午後,大貓、蕭及林三人從北稜下荖濃溪步道,直到天黑才返ABC。其他人則分頭從儲存在ABC的裝備與糧食分批揹到BC。

元月二十八日(晴)

今年是農曆大年初一,也是在山上的第六天。在酷寒的雪地上生活,尤其想家,雖然每天有作不玩的工作,但是一到天黑人靜,縮在睡袋中聽著帳外狂風怒號,總不由輾轉難眠。
先遣隊的工作差不多已經完成了 , 我把全副精神放在拍攝山岳風景上 , 尤其是那變化萬千的高卷雲 , 每一分鐘都在變化 , 晨起到日暮, 雲的變化令人目不暇給,玉山主峰北壁及東峰垂直壁立 ,我們好像站在一個穹型的超大劇場中央。
黃福來說登山者愛上了山 , 只要看過一次便夠了。
先遣隊的隊員不是教師便是學生 , 而蕭宗熙則是一個例外。他是一名水電技工、家住彰化 , 為了行前訓練 , 台北彰化兩頭跑 , 他已經習慣了離家的日子。
林明源夠資格號稱大師傅 , 這幾天糧食份量始終不夠 , 但是林明源每能在嚴寒拂曉起來煮飯供大家熱食。起火、融雪 , 是冬山中最費時費力的工作 , 沒有極大耐心 , 這件工作是無法勝任的。
每次看洪端佑那幅始終無法吃飽的神情 , 非常不忍。不過這幾天來 , 滑落制動的技術已抓到訣竅 , 在準備雪地行動上 , 也不落人後 , 其實每一人都已適應了。
應詩澄始終有用不完的精力。雖然是大年初一休息日 , 下午整裝橫渡玉山北坡 , 我與謝世枋一組 , 洪端佑、黃福來與應詩澄一組 , 皆以繩索連繫, 遇到較險處 , 便互相做固定確保, 從營地出發直探到主峰中間雪溝下。
我們還想到第一條稱為「劍溝」的雪溝中查看 , 因時間不夠 , 加以狂風大起 , 連忙退回。
「劍溝」位在東峰與主峰間的一條雪溝 , 從底部淨高度約200公尺, 自北峰遙望, 突立如筍的岩峰並立在雪溝頂, 狀似拔劍出土。
從這一條雪溝上玉山 , 是很久以來的夢想 ,這一次打算一舉成功。
大貓充滿信心望著我:〝我們的第一個目標。〞

元月二十九日(晴,下雪)

阿里山脈纖毫畢現,遠至海平面成一圓弧,非常壯觀。但自昨日起高空卷雲已出現,暗示天氣即將轉壞。氣象報告則傳來平地天氣不好的消息。
我們全隊二次上主峰,大家留連在玉山的冰雪環繞之中。關山呈金字塔狀,高聳在薄霧之中,說不出的堂皇瑰壯。林明源坐觀達數小時之久。
玉山風口這幾天來 , 從營地上察看 , 都是狂風疾掃 , 驚人的風聲遙遙可聞。好幾天沒與山下通信息 , 大家已急於把這幾天寫好的信件交人送下去。今天是大年初二, 依據過去的經驗 ,一定會有人上山來。
工作已進行到一個段落 , 冬山生活也能適應了 , 並不以為苦。站立在玉山頂上還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哩。林明源、洪端佑、蕭宗熙都是初上玉山 , 又是在冬天 , 因此特別感到興奮。站在玉山頂上 , 但見雲海如萬馬奔騰 , 中央山脈巨大連綿的山脊 , 如出海巡弋的艦隊, 氣勢萬千。
在下午兩點多鐘,有三重山協五男一女上至主峰,據稱他們準備再下至東峰與主峰間鞍部夜宿,但重裝背負,體力已消耗不少,下至營地恐有難題。
在下山途中看到我們營地上的兩頂紅藍相間的圓型帳, 好像兩隻紅色小甲虫在如蟠龍北陵的脊背上蠕動 , 但是與營地人員的呼喚已被狂風吹散在高空中 , 只能看到相互揮手的影子。
明天起 , 先遣隊便進入第二個階段 , 首先是安排初上山的主隊如何能立即適應營地生活。
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在入夜六點中傳來,三重山協玉山連峰縱走隊一名隊員(許聰文)氣急敗壞跑到營地說,一名隊員(隊長林士崇)不慎滑落冰雪山坡,生死未知; 另一人(黃森霖)卡在岩壁上, 上下不得。 當時我們已準備好晚餐, 一聽到山難,隊長應詩澄立即下令停止一切晚間活動,毫不遲疑攜帶所需的救難裝備及藥品糧食,全副裝備,分成兩隊,展開搜救行動。
所有這些應變過程,都在三十分鐘內完成。
˙謝世枋與我倆人一組繩隊,戴著頭燈摸黑上玉山頂。
˙大貓、黃福來與蕭宗熙三人橫渡北坡尋找出事地點。
當時氣溫攝氏零下六度,風速每小時三十公里。
此時先遣隊的任務已轉變成一支山難救援隊,建立營地迎接冬訓主隊的計劃便耽擱下來。
七點半左右,大貓已發現失事地點,墬落者已傷重死亡,三重山協隊員王文魁冒險自峰頂降下正在安置屍體,幾乎同時又有一名隊友跟著自峰頂墬下,剛好一把被王文魁用兩支冰斧擋在成四十五度的雪坡上,真是千鈞一髮的奇蹟。但下墬者已受重傷,血流不止。失事地點卻在玉山北壁的岩壁與雪坡的接壤處,標高約三千六百公尺。援救目標毫無疑問已放在搶救傷患身上。當晚黃福來與王文魁緊急掘出雪洞安置傷患,一直到天明,氣溫已低到攝氏零下十度以下。
我與謝馬不停蹄一路摸黑直上主峰頂,馬上自留守的唐淑芬口中獲知岩壁上有一名隊友(黃森霖)被卡在崖上 ,上下不得,呼聲微弱但仍依悉可聞,在通力合作下,謝世枋與我垂下繩索, 費了近一小時才強拖上頂。
漆黑行動十分危險,將三人原地安置妥當,明早天亮後再自行下來ABC會合。
一天之內二上玉山,當晚謝與我快11點才模回ABC,了解另一邊狀況後,心中暗自祈禱, 天氣不要轉壞,否則代誌就大條囉。
腦子縮入睡袋努力盤算明天的後續救難, 卻累的一躺下就擺平了。

元月三十日(下雪)

山難發生第二天全隊出動
〈北峰測候所〉林明源一早扥測候所發報,內容為「三重市體育山岳協進會玉山登峰對林士崇自主峰頂摔落北冰坡。」發報當時,林不知現場狀況,只能簡略。通訊過程如下:

北峰 → 阿里山 → 嘉義

南投縣警察局

信義分局

三重市山協

事故家屬


1﹒29救難行動配置 主北鞍(3700m) 北峰測候所
東峰下雪溪(3450m) 〈行動方案〉 〈駐守〉
〈行動方案〉 1.分組救難 1.對山下報訊
1.設立急救醫療站 2.運送傷患 2.傳達救難需求及人力支援
2.照顧傷患 3.協助山青與警力 3.警方中繼
3.救難隊中繼 4.保護生還者安全 〈配置〉
〈配置〉 救難人員一名
醫師一名、救難人員二名
急救站
救難隊
通訊站


現場指揮中心
68年先遣隊


冬訓隊
警方
補給站
測候所舊址(3700m) 南投信義分局東埔派出所 觀高入通關
〈支援〉 〈派遣〉 〈功能〉
1.支援人力 1.會同家屬派遣山胞揹負傷患、1.提供山青中繼
2.對急救站及救難隊補給 挖掘遺體、護送生還者 2.補給、交通
3.協助警方及山青 2.協調三重山協及熱心山友上
山支援


元月卅一日(下雪)

從東埔派出所派出的八名山青小組,早上七時上山(循由塔塔加鞍部—排雲),途中遇坍方、氣候惡劣,下午撤退回東埔。
昨天自八通關進駐冬訓基地營的陳恕人, 在早上九點攜帶六人份二天糧食至急救營補給,而郭仍昏迷不醒。蔡教頭回BC準備接冬訓隊上山。並派救難隊同駐BC的王文魁於早上10:30下東埔請人上山挖掘林遺體,另三生還者仍留BC等待山青待下山。
卅日傍晚大貓要我留下協助蔡醫師急救,一陣子的忙亂,終於把傷患安頓好,一天的腦子也逐漸看清眼前惡劣的狀況。
外面雪越下越大,四肢疼痛慢慢有了感覺,這時才想到早上出來並沒準備在外面宿營,睡袋還留在ABC,一腦子正愁著晚上得挨凍,一腳不自覺走出帳外找方便,踏著石塊上的積雪挨近林下,眼前一塊大石前縮著一包好像衣物的東西,天色已昏暗,走近一看竟然是一個褐黃色的軍用睡袋。這種羽毛填充的美軍睡袋在萬華中古市場是登山者的最愛,便宜又保暖,在當時可是上貨了。
把睡袋抱近營帳問帳中三人(二蔡一張),三人答說我們都有睡袋。奇怪囉,郭榮芳一直昏迷不醒又是隻身摔下來,在廿九日晚上以來就有救難隊提供睡袋。實在累的想不起什麼可能,只能說是奇蹟,山神冥冥之中助我們吧!
直到大貓—應詩澄在「1﹒29救難行動」寫著:“黃森霖困在崖上丟下二個睡袋,一個給福來拾起給郭使用....”,另一個沒有交待,下落不明,我猜大概就是卅日晚上撿到那一個吧!驚人的是,如果確是那一個遺失的睡袋,其跌落距離從峰頂至RC足足有二公里遠!
真是冥冥之中的奇蹟!!

二月一日(下雪)

王文魁帶八名山青自東埔上山,凌晨三時乘坐卡車抵達觀高,上午九時趕到玉山北峰,四名山青前去劍溝下尋挖遺體,發現已被深雪所埋。
另外四名山青至RC輪流背負郭榮芳下山,於下午一時卅分離開RC,許聰文和黃森霖隨同下山至觀高坐上等候的卡車,沿群大林道,直開台南逢甲醫院就醫。從一月廿九日摔落崖下已是遇難的第四天了。
生還者之一唐淑芬執意留在山上(BC)待林遺體發現後一齊下山。
因受連續一月卅日及卅一日二天大雪,遺體已被深雪掩埋,二公尺高的標識桿也不見了。
當蔡醫師、張銘隆和我三人目送山胞揹負傷者郭榮芳下山 , 拯救的第一階段方告結束 , 這已是二月一日 , 雪花正飄飛在深邃的荖濃溪谷上。冬訓人員在這天下午 , 全部會合。

二月二日(晴多雲)

撤離急救營, 三人(二張一蔡)回冬訓隊, 設營完善,北峰下的基地營教練連同學員共28人,設帳十餘座,場面十分壯觀,回望遠方遭難處玉山劍溝心中感慨萬千



東峰
玉山冬雪

二月三日(大霧)
冬訓按計畫進行 , 一早由郭政寬主授的雪地生活訓練 , 分為上下午兩階段 , 早上在基地營我們將所有營帳拆卸重設 , 共有九頂不同廠牌製造的雪地帳 , 隊員一一架設, 每人都能熟悉每頂帳蓬的架設。營地生活規範由各組組長分別講解 。
老郭是韓僑, 原是中國北方人, 標準的北國漢子,聲如洪鐘, 塊頭壯碩, 自小就在冰天雪地中長大, 冬山對他來說可是如魚得水, 要求嚴格不說, 一個動作非得練到駕輕就熟, 絕不罷休, 隊員則是個個苦不堪言!
造雪屋隊員最感興趣 , 有「山牛」綽號的張銘隆早在荖濃溪急救營地露了一手 , 蔡醫師在急教營地忙得徹夜未眠時 , 他不但炊煮, 還主持營地的建設。當時大雪紛飛 , 隨時有“雪崩”之虞(帳蓬上方全是鐵杉林, 當積雪過多風一來就往乾溪上倒,首當其衝就是臨時架設的帳蓬),張銘隆整天冒大風雪鏟除積雪 , 還砌雪磚設置了一排擋風牆 , 最後甚至還設了一個小型的炊事屋。這間炊事屋是按愛斯基摩人雪屋的原理建造成的。說起來令人難以相信 ,工具只是一把摺疊的小鋸子。
這種圓穹形的雪屋能容人入內避風、避寒, 建造得當的話 , 抵得住六級以上的風速 ,此時 , 它的功用是供作教難 , 這一點說得上是我國登山史上的一項新紀錄。
張銘隆野外求生俱佳, 也有潛水執照,稱得上全能的戶外活動專家。
全體隊員早已在一元月卅一日冒大風雪上山 , 所以對下午的雪地行進技術已不陌生。不過「雪地行進」就如三名最年輕的學員所體驗的感想:「做起來還真不簡單」。
雪地行進項目中還有持冰斧行進技術, 雪地方向之維持 , 尤其是後者 , 當你身臨白茫茫雪國斯地 ,感覺如置身伸手不見五指之暗房無異 , 前導者在茫茫大霧中戰戰兢兢,跟隨者得隨時以約定之訊號校正偏差。
雪地生活技術 ,因受山難耗去時日影響 ,訓練濃縮在一日內完成 , 但是所收到的代價 ,令人難忘。

南投信義分局派許呈傑巡官上山指揮山青挖掘林遺體, 四名山胞王天定、伍保成、王永森、司長生和三重山協王文魁、林文傑一行七人當晚迫宿八通關上第一斷崖旁

二月四日(大霧)

前幾天冬訓隊投入救難, 為了日數有限彌足珍貴的雪訓, 我們訂定了嚴謹的進度表,即使已在零下十度的低溫氧, 氣稀薄的高山仍然照表操練, 與最嚴厲的特戰軍隊集訓相比絕不遜色
玉山山區經過兩天兩夜的大風雪覆蓋造就了一個銀粧玉雕驚艷動人的貴婦人,但是美景的背後卻暗藏步步的陷阱,幾天前才眼睜睜經歷過山難的發生,所以教練緊盯著雪訓隊絕不可掉以輕心!
玉山北坡的雪溝將玉山堆砌成一堵插天城堡,眼前望去這就是我們的訓練場地,每隊四人編成由一名教練領導,今天由副隊長陳恕人帶隊,科目是滑落制動、雪地結隊登山橫渡這些動作,在落差達五百公尺的北坡上反覆演練了一上午,演練墜落後的自我制動,最叫人神經崩潰,雖然早已在平坦雪地一一做過分解動作,再真正演練, 並做了萬全的確保措施,一旦現場演練失速墜落後的制動還是嚇出一身汗,做不好一試再試絕不放水,事後有隊員大叫這根本是魔鬼訓練營嘛!
冰雪已將玉山團團密封,全部登山隊均被阻隔在山下,雪訓隊員個個裝備精良山上適應足夠,冰雪地行登玉山。不成問題
下午繩隊攻主峰,在教練確保下登上雪封的玉山!
下山時發生了一件意外,好在隊員反應迅速,總算虛驚一場。
蔡教頭、洪端祐與林明源成一繩隊, 滑落速度奇快,耳邊只聽到一聲大叫:“墜落!!”眼角只飛過一團黑影,洪端祐的身體已掉飛出幾十公尺,繩隊兩人不及確保,一前一後被重力往下坡拉扯、墜落,眼看三人就直往深谷墜下,沒有人有機會能伸出援手;突然奇蹟發生,由下往上, 三人利用手執的冰斧,一個轉身以身軀重量賣力壓制制動,終止了下墜,前後好像發生不到一秒鐘。
這一幕好比特技表演, 眾人看得傻眼了。

許巡官一行直往遇難地點挖掘遺體, 大雪過後地貌已大大改變, 工作無多大進展, 最後遣回部份人員留下三名山青。
在黃福來與蕭宗熙陪同下, 當晚十時上北峰測候所向山下發報

二月五日(大霧)

救難隊大貓與冬訓營一同17人拔營下山,唐淑芬也在內
冬訓營第二隊徐慶榮、黃福來、蕭宗熙、趙志華、黃署東及我共六人按冬訓計畫攻玉山群峰。
由於本隊有三人自始參與, 對所在地形十分熟悉,當晚許巡官要求我們協助未完的工作-尋找遺體並送下山,大家盤算既然插手當然救難救到底, 工作作完後再談下一步罷

二月六日(多雲)

已經是發生山難的第九天了,林士崇仍深埋劍溝中。
地形地貌天天變化,與事故發生當天的現場已對照不起來 要是有搜救犬應有幫助。
多日大霧徘迴不去, 但是能見度已好很多。我們帶領許巡官、山青橫渡北坡,山青裝備簡陋,曝露在薄冰覆蓋的陡坡上,驚險萬分,為了安全,隊員逐一切出踏腳,並一一確保以避免發生二次山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全體到達現場。
受到多日風雪的肆虐,劍溝就如同一條巨大的壕溝, 兩旁山壁的落雪集中向劍溝倒, 積雪非常深厚,原來在現址所插的桿柱已不見蹤影,雖然挖掘數個可能的地點,逼近黃昏仍然一無所獲。
當天結束後,山青怎麼也不肯走原路,當晚下溪谷避宿。
另有三重山協及山青上山, 因裝具不全,安全堪虞,中途受阻退回。
冬訓隊裝備齊全, 但還是缺少幾件高山及雪崩的標準救難設備, 例如: 船形雪橇、 滑車,這些工具運送郭榮芳更安全也會更有效率。另一個想不到會派上用場的工具是「金屬製雪崩探測竿」,在劍溝探測林士崇時, 就感到十分無力感, 若手上有一支金屬製雪崩探測竿,相信對進度大有幫助, 不會歹戲拖棚至今。

二月七日(晴)

天空放晴, 多日來身陷雲霧的陰霾一掃而空。
福來與蕭兩人到了現場後,面對出事地區 ,兩人嘴巴就看到一開一合 ,唸唸有詞, 隔了一陣子, 蕭私乎胸有成竹重新標出位置, 指示山胞下挖。
果然在下午三時, 經過大家輪流齊力挖掘, 發現林的遺體深埋在三公尺下的雪中,當晚由山青背負下八通關, 次日再轉下山與其家屬會合。
留守到最後, 救難隊的體能還不錯, 但是大家的假日都用完了, 經過十來天的折騰, 是向玉山說再見的時候了,撤掉救難營地 ,當晚全隊下宿八通關小屋

二月八日(晴)

林遺體由八通關轉送水里再由林家屬接回台北,整個玉山救難工作終告結束。
福來、蕭宗熙與我三人, 自元月二十五日進山,全程參與了這件意外的救難,自二十九日事故發生日到今天長達11,日體能雖然嚴重消耗,但是歸功於早期高地適應才有後期還能充分支援。
整個救難事件能圓滿結束以下幾點功不可沒,
冬訓隊全隊(含隊員)合作無間,技術熟練,在第一時間完成所有遇難人員的安置
冬訓隊完善而迅速的緊急支援配置。
大貓捨身當雪橇救下傷患的果敢行動是我國救難成功的創舉。
此外, 在訓練與救難之餘, 還能配合完成高地生理的研究,更是我國登山界創舉。
二月九日
現場目睹的登山前輩張任生, 在台北工專圖書館展出冬訓隊全程救難的照片紀錄(北坡運下重患郭榮芳過程)

二月十五日

全體隊員齊赴台大賴醫師做身體檢查結果發現肌肉酸素普遍升高。

二月二十四日

林士崇的姐姐林莉莉代表父親參加冬訓隊召開的檢討會,三重山協第一任會長許聰志與一二九山難家屬和隊員與會。
會中由家屬致贈我會「熱心救難」錦旗,表揚冬訓隊的貢獻由會長吳貞代表接受。
冬訓隊的檢討會共有四十餘人參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