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

索引

劍溝
頂端為「鳳尾岩」(山河地圖記), 高度約3800m,底部約3650m,為主峰至東峰間一系列的鰭背山脊所行成的深溝,積雪期埋雪可達數公尺深, 目前似為雪期登玉山北壁山友所稱「1號雪溝」。

蔡文宗
牙醫師,現於文山區木柵開業。歷年的海外登山隨行藥包與防治知識皆由其提供,為我國山岳界貢獻巨大。

徐慶榮
苗栗人,是年冬訓隊救難員,也是一名馬拉松長跑者 ,1982年與梅業明、吳錦雄同登上印度白針峰(White Needle Peak 6600m) , 卻於次年(1983)10月在印度匹古巴特峰(Brigupath 6772m)喪生登頂途中。苗栗山友感懷其對岳界貢獻,在馬拉邦山頂立有紀念碑。

雪岩俱樂部 Rock Snow Club
以發展冰雪地生活與登山為旨趣, 效法歐美日登山精神而成立,目標望向喜馬拉雅及安地斯。1968年黃一元 簡正德與我三人在野外雜誌發行人韓漪的鼓勵下開辦了「爬岩研習班」,認識了許多同好, 不但開發了北部所有岩場, 包括現今最熱門的龍洞﹑雷霆岩等岩場, 1969年理念逐漸成熟, 邀同蔡光隆、陳嘯、陳恕人、倪秀山、張公達、唐致庸、謝伯宗、張玉龍及張敬忠等好手於張公達家成立「雪岩俱樂部」以美麗、細緻的小白花Edlewise(細葉薄雪草)為象徵。
1968到1972獻身在技術提昇與岩場的開發,其中以開發砂岩質的龍洞岩場與安山岩質的雷霆岩最顯著成果。1974簡正德在美成功登上麥金萊山, 給同好注入一股激勵與熱望,1975年起, 雪岩開始投入冰雪地的技術演練, 以合歡山為場地, 這段期間中南部的同好也逐漸增加, 經常中南北作技術交流, 高中及大學登山社已將爬岩與冰雪地登山列為自訓一環。
1981年起更改為「喜馬拉雅俱樂部」, 但是可能居於情感 ,眾人還是習慣以「雪岩」相稱。

人身雪橇
由合格救難人員擔當, 無制式裝備,加上地形困難情況下以人身作為傷患輸送應急。

急救營地
就近設在遇難現場,提供醫療人員與設備第一時間以便緊急施救。一般情況下,在偏遠的高山不容易達到這個目的, 氣候許可下,呼叫直昇機救助下撤才是上策。本次山難現場連續多日氣候不佳,沒有空中救援的條件,傷患下撤當日,幸有蔡光隆帶冬訓隊到達八通關,迅即派出蔡文宗醫師及張銘隆上抵3450m雪溪床上架好急救營地。若無此次絕佳的急救條件,傷患恐怕無法安返就醫。

玉山北壁
玉山北壁, 寬約700公尺,落差在200~250公尺,核心部為斷層與板岩相交,傾斜度30~45度,有落石的障礙。積雪期, 尤其下新雪, 容易受到高空氣流改變堆積形成,因此在核心部通常呈露岩、殘破淺雪的披附狀況。西側的斷層衝立岩,可能形成較穩定的冰雪岩溝隙。

救難臨時營
位在主北鞍部上, 即北陵風口上,約3800m,原來只供冬訓營補給與訓練的中繼站, 冬訓隊稱ABC(Advance Base Camp), 後來轉為救難隊前往救援的準備營地。

冬訓基地營
位在北峰測候所下方, 標高約3750公尺的大平台上,原為日據時期舊宿舍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